專欄連載Column

2022-12-05

第96期 幫孩子塑造正確的高爾夫思維

台灣學習高爾夫這項運動的人數增加,學高爾夫的小朋友也變多,相對地對高球教練的需求也更多了。在小朋友學習的過程中,許多父母非常重視挑選教練,甚至到處去打聽到處去找教練,但是,到底應該如何為小朋友挑選教練?是看有沒有名氣,看口碑,看教學方式還是有沒有教出過有名的學生?

但就我多年來的高爾夫教學經驗,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如何塑造出正確的高爾夫思維。高爾夫是一項自我學習和探討的運動,無論你的指導老師是誰?教學方法如何?最後成功與否,還是落在自己的手心上。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,沒有塑造出這個東西,終究會不斷遇到各種的問題。

事實上,高爾夫裡的許多面向,都是自然法則練出來的與自我學習出來的,很多東西不是用言語,就能夠徹底闡述清楚。也不會是只要老師一教,馬上就能懂,就能會。這些都是需要摸索與體會。所以沒有哪個教練會教與不會教之間的差別,只有容易懂與深層了解的想法。

所以,端視學生是比較偏好哪種學習方法, 是看了就懂,或者聽了才會懂。我也建議父母可以常與教練溝通,再出現原因之後馬上解決問題。這樣回到家,父母更能和孩子們彼此溝通,更認識高爾夫。

當然,大多數家長都喜歡孩子們在場內競賽,在場外做比較。但是我建議別光重視成績與名次,造成孩子們的太大負擔,畢竟這只是學習的過程。讓孩子們去享受比賽過程時光總是特別充實的回憶,使孩子們真正的對高球感到興趣,並尊重孩子們有選擇的想法,讓他們真正找出對高球的熱愛。這樣才能真正自動自發地把自己學生本分做好,再挪出時間與精神花在自己的高球世界裡,這些遠比眼前的名次更重要。很多家長為自己的小孩不斷地選擇更換教練,但也希望更多時候能跟孩子溝通,與教練溝通,一起合作找出問題來解決。

最後,也希望讓家長們知道,在這個世上,高爾夫教學找不到統一固定的模式,每一個教練都有自己的認知與教法。這是很多運動項目還沒有碰過的難題,也是無人能解決的一個大難題。有些孩子常常在換教練,事實上,這無可厚非,因為在不同的學習階段、或是遇到不同的目標時,需要不同的教練來指導。所以,在高爾夫運動裡,沒有權威,只有過客師。

但是回到最初,建立正確的高爾夫思維,好好體會自我探索的過程,享受高爾夫的樂趣與挑戰,這是給一個打高爾夫孩子的最棒禮物。這只是我自己私人的想法,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。

 

曾秀鳳
1968年出生。1991年轉入職業,征戰日巡創下連續11年取得種子資格紀錄,職業生涯共獲得13座冠軍。2015年自賽事退休後致力於人生新目標 – 高爾夫傳承。目前擔任臺北城市技科大學助理教授。